一、基本项目
课程名称:《数学应用与竞赛数学》
课程系列:学科拓展系列
教学材料:自编
授课时间:10课时
授课教师:朱荣、朱国华、苏加新、黄海平
授课对象:高一学生
二、课程目标
《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所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提出、探索、解决一些数学实际问题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此外,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所以向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介绍一些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数学问题,使不同个性和水平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综合和实践能力,也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数学应用与竞赛数学》正是体现上述理念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使有数学爱好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课程内容
“数学不仅具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无上的美,人们在数学的王国里将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数学能使你的思想正确、敏捷。有了正确、敏捷的思想,你才有可能爬上科学的大山。”
《数学应用与竞赛数学》课程是课堂教学的深化与拓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巩固基础知识,为高考赢得高分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开阔数学视野,为学生参加数学竞赛作好准备。
数学应用与竞赛数学分为10个专题:
专题 | 内容 |
专题一 | 指数函数 |
专题二 | 对数函数 |
专题三 | 二次函数 |
专题四 | 三角函数 |
专题五 | 函数与方程 |
专题六 | 类比、归纳、猜想 |
专题七 | 分类与讨论思想 |
专题八 | 数形结合思想 |
专题九 | 变换与转化思想 |
专题十 | 考试 |
参考资料:蔡小雄孙惠华主编《新课标高中数学竞赛通用教材》
虞金龙主编《高中数学竞赛2000题》
四、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2)班级规模:50人
(3)课时安排:一周一次
五、课程评价
1.指导思想:通过学习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竞赛数学的兴趣,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2.评价方式
(1)平时表现:即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情况、平时练习情况。占40%
(2)阶段练习:分4个阶段,每一阶段进行教学测试,占40%
(3)结业考试:课程结束后进行结业测试,占20%
(4)实绩评价:参与各类竞赛获奖给予加分
3.评价等第:优秀良好中等合格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