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项目
课程名称: 《摄影初步》
课程类型: 活动类课程
授课教师: 颜逸民
授课对象: 高一、高二年级学生
二、课程目标
摄影是一门视觉艺术,它涵盖了物理、化学、美术中的色彩学、构图学以及计算机等多种理论知识。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在学习摄影知识的基础上去努力实践,才有可能创作出好的摄影作品。《摄影初步》这门选修课力图通过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摄影初步知识,积极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想象、学会创新。培养学生发现美、记录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审美修养,为创造美好生活培养高尚的情趣。
三、课程内容
1、理解并掌握摄影中必备的物理、化学、色彩、构图以及计算机等理论知识。
2、通过了解掌握相机的机械性能与构图、色彩等理论,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线结合的能力。
3、通过学习掌握拍摄照片的技巧。获得审美情趣的陶冶。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对事物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培养自信心,并能总结成功的经验,将自信心迁移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做一名勤学好思的学习者。
第一讲:相 机 |
第二讲:光学原理 |
第三讲:摄影构图 |
第四讲:基本的画面元素 |
第五讲:摄影用光的要素 |
摄影用光实践课 |
第六讲:彩色摄影与色彩三要素 |
第七讲:色彩的表现力与色彩的感觉 |
第八讲:摄影专题--人物摄影 |
人物摄影实践课 |
第九讲:使用自然光拍摄人像 |
第十讲:体育摄影 |
第十一讲:花卉摄影 |
第十二讲:城市夜景 |
第十三讲:摄影专题—风景摄影 |
第十四讲:视点的选择 风景摄影实践课 |
第十五讲:小型闪光灯摄影的应用技术 |
第十六讲:数码相机的性能与使用 |
第十七讲:数码影像处理技术photoshop运用入门 |
第十八讲:学生摄影作品展示与点评 |
第一讲:相 机
1.35毫米照相机
目前最普及的机种。它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直,往往能产生良好的技术效果。对于 35毫米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来说,不同焦距的镜头琳琅满目,具有广泛的选择余地。
2.自动化性能
3.袖珍照相机
4.单反相机、标准镜头、广角镜头、变焦镜头、长焦镜头
5.数码相机与胶片相机
第二讲:光学原理
1.镜头的调节主要是指焦距和光圈的调节。大多数镜头都标有距离指示,镜头调焦的远近、景深范围的大小,以及清晰聚焦区域的宽窄。影响景深的三个因素是光圈,被摄体到照相机的距离,以及镜头的焦距。焦距最短的镜头对准无限远聚焦时,其最小的有效光圈能产生最大景深。也就是说光圈越大,焦距越长,被摄体距离越近,景深就越小;2.镜头的选择;3.f/光圈数和光圈大小;4.景深范围;5.选择聚焦;6.胶片感光度和摄影器材
第三讲:摄影构图
1.为了拍摄我们周围丰富的图案,必须选择恰到好处的视点。当精心选择好拍摄位置后,就可以记录下被摄体的图案;2.视点的重要性;3.构图基术要素;4.有效的细节
第四讲:基本的画面元素
1.处理被摄体的表现方法上,或者在画面元素的构成方法上有着传神作用。有些影象能抓住被摄体对象的形状,有些是因为其轮廓具有三维效果。而另一些照片主要是由于其色彩之故,或变幻莫测、喜怒无常,或充满活力、对比鲜明,或由于被摄体成分的幽默组合;2.主体;3.镜头的效果;4. 富有活力的色彩;5. 影象裁切
第五讲:摄影用光的要素
1.用光取决于画面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在最后的照片上它们将要呈现的透明度、固态程度和色彩饱和度。柔和的正面光照明具有一种美化形状的效果,易于展现二维空间。侧光照明有利于突出被摄体的表面特征,但投射出的阴影也许会掩盖被摄体的表面细节;2.光线的变化;3.逆光照明;4.混合照明;5.强光照明和弱光照明
第六讲:彩色摄影与色彩三要素
评价色彩的主要依据是色彩三要素,这就是色别、明度、饱和度。
1. 色别 :色别也称色相,是指色与色之间的主要区别,如红、绿、蓝、黄、品、青等就是属于不同的色别。人眼能辨别的色别可达180种左右;2. 明度:明度指颜色的明暗、深浅,常用反光率表示明度大小,但在视觉感受上,由于人眼对黄绿色最敏感,对红色次之,对蓝色最不敏感,因此,不同的色别在反光率相同时,也会有不同的明度感受;3. 饱和度 :饱和度指色的纯度,也称色的鲜艳程度,是表示色觉强弱的概念。饱和度取决于该色中所含色的成分与消色成分的比例(白、灰、黑称为消色);4. 物体的表面结构和照明光线性质影响饱和度
第七讲:色彩的表现力与色彩的感觉
<!--[if !supportLists]-->1. <!--[endif]-->基本的画面元素;色彩和谐;高调色彩、低调效果、亮色影调、高反差、低反差;渐变色调、色彩对比 、色彩点缀;深度和透视
第八讲:摄影专题--人物摄影
标准人像;人像姿势的摆布;拍好肖像:长焦距 、靠近点、使用大光圈;试用竖画面构图;避免刺目的光线;相机逆光时的测光。
第九讲:使用自然光拍摄人像 人物摄影实践课
拍摄前应实地考察;排除画面中不必要的杂乱;广角镜头能摄入更多的背景,增加画面气氛;瞬间抓拍;利用背景;风光摄影用的镜头。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endif]-->
第十讲:体育摄影
体育比赛项目繁多,比赛场地也分室外、室内,比赛时间有白天、夜晚等不同的条件,并且一般在广阔的体育场和大型体育馆内进行,所以实际上摄影很复杂;大口径望远镜头的发展及高感光度;抓拍位置;凝固动作;追踪拍摄;相机功能及使用
第十一讲:花卉摄影
1、静物摄影在技法上的一种练习,藉此提高对构图和用光的理解;2、摄影的摄影装置及附件;3、静物布置。三角形组合、简洁的组合;4、均衡和协调;5、强光照明和弱光照明;6、花卉造型探索;7、工作台。
第十二讲:城市夜景
1、随着夜幕的降临,出现了拍摄各种体裁照片的机会,黄昏是拍摄夜景的最佳时机之一;2、随着天空变得越来越暗,曝光时间显著地增加。使用三脚架;3、曝光试验;4、彩色滤光镜:为了获得引人注目的效果,拍摄时采用不同的彩色滤光镜;5、彩色的光迹讨论,例:迎面而来的车辆前灯射出的白色的影象上拖成一条条光迹,光迹的长度取决于曝光时间的长短。
第十三讲:摄影专题—风景摄影
风光摄影用的镜头;拍摄风景照片的最好条件:早晨和傍晚。光线为低斜光,其光影使被摄体表现出很强的立体感;镜头的焦距、摄影距离、摄影位置、角度;雾景可创作出情感丰富的作品;在小雨天摄影,要注意保护照相机;雪景摄影的曝光量。
第十四讲:视点的选择
风景摄影实践课
1. 高视点 :由于从站立着的高度俯视拍摄,例:这些生长在林地里的彩色毒草显得鲜艳夺目,蕴含着一种秋日激情。如果采用低视点的仰拍,影象就会因缺少现有的背影而减弱视觉冲击力。 2 .视点的变化 :照片说明,任何被摄体都具有一个以上的视点,例:第一幅影象是从稍高的位置拍摄的,接下来一幅是从耍蛇人平行的高度拍摄的,而最后一幅是从站立的高度拍摄的。 3. 低视点: 正面仰拍产生了奇特的视点,画面中,古埃及圆柱雄伟高大,犹如攀天柱。
4. 风景摄影实践课。(分组活动。)
第十五讲:小型闪光灯摄影的应用技术
1.闪光灯的闪光指数 (GN。)表示:其数值增加2倍,光量增加4倍。小型闪光灯的闪光指数大多在GN:14~32左右。
2.根据所ISO感光度指定的光圈调好照相机,并且在限定摄影范围内拍摄就可得到适当曝光。
3.TTL闪光灯知识介绍。
4.反射照明效果的利用
5. 闪光同步器的多灯照明
6. 曝光补偿。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endif]-->
第十六讲:数码相机的性能与使用
<!--[if !supportLists]-->1. <!--[endif]-->数码相机中数字影像的方式。
<!--[if !supportLists]-->2. <!--[endif]-->数码相机的输出接口。
<!--[if !supportLists]-->3. <!--[endif]-->取景器和液晶显示。
<!--[if !supportLists]-->4. <!--[endif]-->闪光灯以及闪光同步功能。
<!--[if !supportLists]-->5. <!--[endif]-->消除红眼。
<!--[if !supportLists]-->6. <!--[endif]-->避免使用数码可变焦。
<!--[if !supportLists]-->7. <!--[endif]-->压缩照片。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endif]-->
第十七讲:数码影像处理技术photoshop运用入门
<!--[if !supportLists]-->1. <!--[endif]-->计算机修片。
<!--[if !supportLists]-->2. <!--[endif]-->模糊效果,增强动感,对比原片的影象。
<!--[if !supportLists]-->3. <!--[endif]-->修改:招贴画。
<!--[if !supportLists]-->4. <!--[endif]-->用计算机进行影象合成。
<!--[if !supportLists]-->5. <!--[endif]-->网各摄影知识及著名站点。
第十八讲:摄影作品展示与点评
1.著名摄影师的作品展示、讲解,对摄影构图、用光、色彩搭配等更深的认识。
2. 运用多媒体展示:风光无限、草木有情、芸芸众生、生活拾锦等。
4. 组合图片展示。(新华社版)
3. 学生作品展示。(课外)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学习方式:
课内外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即基础知识学习、摄影实践、小组研讨、习作展览、撰写体会等。
(二)教学方式:
课内外理论传授与实践相结合,即基础知识传授、实物演示、电教配合、、现地讲解、模拟训练、考查等。通过四人一组的小组学习,相互取长补短,激发学生对摄影学习的兴趣,增强摄影技能。
五、课程评价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习评价,使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对美好事物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审美修养,为创造美好生活培养高尚的情趣。
(二)评价方式:
1.学习评价指标(一): 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即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情况、参与练习情况、团结协作情况;
2.学习评价指标(二): 平时模拟训练与个人作品相结合;
3.学习评价指标(三): 教师综合评定,给与相应等第。
上述评价等第均为:优秀、良好、中等三档。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